2024年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回顾与2025年展望
2025-01-23 15:17:45
来源:
发布时间: 2025-01-23 15:17:45
来源:
预计2024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将达到112亿,同比增长3.4%,较2023 年放缓3.5 个百分点,总体高于预期增速;预计2024 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3.3 亿TEU,增速约7.1%, 实现了超预期增长,增速创近7年来新高。
2024年,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缓、内外贸分化明显。其中散货、杂货运输符合预期增长,而集装箱运输表现尤为突出,增速远超预期。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2024年以来外需的显著回升,带动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超预期增长。内外贸走势分化显著。在外贸集装箱运输以及煤炭、矿石等大宗货物进口快速增长的推动下,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.1%,贡献了吞吐量增量的90%。相比之下,内贸吞吐量受煤炭、矿建等内贸货物运输量下滑的影响,增速仅为0.8%,增量占比仅为10%。
![](https://www.cnhli.com/d/file/tinymce/images/4e5737b05b80e8a2ea0228c1b9eb29fc6791ebf7dff6d.jpg)
港口生产全年走势与宏观经济保持一致,呈现出“前高、中低、回稳”的特征。一季度港口生产总体实现良好开局,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.7%。二季度受2023年同期高基数影响,增速下滑至3.1%。三季度增速继续下滑至1.7%,创近9个季度以来新低,其中9月增速降至0.5%。四季度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的释放,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。从货类增量贡献来看,集装箱适箱货贡献占比约70%。国内经济平稳增长推动内支内贸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.4%,基本符合预期。外需恢复带动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达到9.0%,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新高,远超预期增速。集装箱业务的强劲表现推动长三角、珠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高于其他区域。从区域分布来看,环渤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约为48亿吨,同比增长3.4%,占沿海比重42.9%,与2023年持平;长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约为30亿吨,同比增长4.5%,占沿海比重27.1%,提升0.3个百分点;珠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约为17亿吨,同比增长4.1%,占沿海比重14.9%,提升0.1个百分点。东南沿海增速下滑0.9%,西南沿海增速增长1.9%,增速均低于沿海平均水平。
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约7.4%,近4年来增速首次超过内河港口。分区域看,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三大区域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别约为7.1%、8.5% 和8.7%,分别较2023年增长0.8、3.5和7.4个百分点。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化加剧,长江下游港口总体保持较快增长,苏州港、南京港、南通港、芜湖港增速分别为3.9%、5.9%、34.8%、14.7%;而长江中上游港口在腹地需求不足、地方支持政策退坡、长江经历涝旱急转等因素影响下,集装箱吞吐量出现下滑,武汉港、岳阳港、重庆港分别同比下降35.4%、44.2%、12.6%,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。
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预计2024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约1150万TEU,同比增长14%,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上升到3.5%,较2023 年提升0.2个百分点。2021—202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4%,距离达到《水运“十四五” 发展规划》年均增长15%的目标仍需付出较大努力。
为国内干线航道主通道、重点区域水网建设以及水系联通工程提出了系统性的规划建设目标。未来将优化主干线大通道,有序推进长江干线、西江航运干线、京杭运河、淮河干流等干线航道的扩能升级,构建横贯东西、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,水运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。沿海港口应紧抓未来水运尤其是国内内河发展的重要机遇,积极融入重要通道体系建设,强化港口枢纽节点功能,完善集疏运体系,提升辐射网络,搭建双循环体系,进一步推动一流港口建设。
关键词:2024年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回顾与2025年展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