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航运市场“晴雨表”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CCFI指数)11月环比继续下降16.0%,目前已降至2020年末水平。不论是传统外贸还是跨境电商,都已经感受到了周期下行的压力,八大枢纽港口海运集装箱外贸吞吐量同比下降。
外贸方面,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的数据显示,以美元计的话,进口同比下滑10.6%,降幅高于预期,而出口则更为严重,同比下滑了8.7%,高于预期的同时,连续两个月下降。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.7万亿人民币,同比微减0.1%,增速相较10月的6.9%大幅放缓,创下今年5月以来新低,进出口增速连续四个月超预期的下滑,几乎到了0增速。
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“拉动内需,刺激消费”作为明年经济的重点后,我们有不少企业家在问,是不是明年“出口外贸”不行了?该做哪些调整?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大概率陷入衰退,外需转弱将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不利因素,因此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放在扩大内需上。
2022年的前11个月,中国进出口总额38.34万亿人民币,比去年同期增长8.6%,其中,出口21.84万亿,增长11.9%;进口16.5万亿,增长4.6%;贸易顺差5.34万亿,扩大42.8%。
我们再去细分一下,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很突出,像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这些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28%、86.6%、74.3%,这样的增长速度确实非常亮眼。
从市场来说,前11个月,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贸易总值5.89万亿,增长15.5%,占外贸总值的15.4%,对东盟的贸易顺差9541.4亿,扩大90.4%,近一倍。
欧盟是第二大贸易伙伴,贸易总值是5.17万亿,增长7%,占外贸总值的13.5%,对欧盟贸易顺差是1.71万亿,扩大44%。
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,贸易总值是4.62万亿,增长4.8%,占外贸总值的12%,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2.48万亿,扩大7.6%。
从数据中,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问题:
第一、外贸总体来说稳中有进,依然保持了增长,但是最近这几个月,国内外环境复杂性、不确定性超出预期。
1)11月出口同比增长-8.7%,10月同比增长-0.3%,9月同比增长3.5%,11月出口增速比7月时的高点回落26.7%。
2)对主要国家/地区出口增速大部分下降,分国家来看,11月中国对主要国家/地区出口增速大部分下滑,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速普遍下跌,仅对俄罗斯出口增速还有那么一点点。
国内最近对疫情的管控放开,对中国的出口也会产生短时间内的负面影响,想要继续去年全年高增长的态势,不可能了。国外的生产、生活正在逐渐恢复,而我们正在经历第一次冲击,对外贸的预期在调低。
第二、国外市场有所变化,从总量来看,东盟、欧盟、美国占总体的差距并不大,但是从增加值,贸易顺差来看,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增长很有限,反而是东盟国家增长空间很大,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的沿线国家,合计进出口12.54万亿,增长了20.4%,这是增长的洼地。但是,这只是回归正常的态势,包括像东盟的增长,拼多多、TikTok这些海外平台的兴起,外贸需要的是耐心,寻找接下来新的主题。
还有一个月,就是春节了,对于传统中国,过春节、过年、过日过好每一天,一个“过”字,就包含了人们对所有美好的期许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“拉动内需,刺激消费”作为明年经济的重点,不少企业家问,是不是明年“出口外贸”不行了?我们该做哪些调整?经济内循环,是一项阶段性工作,但是具有长期性。它既有疫情的影响,更是国际环境的产物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什么外贸内贸,什么国际大循环,国内自循环,都离不开循环的载体,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,离不开国家为改变付诸的行动。可以说,离开了国家新政,其他的一切都将无所适从。出口,行还是不行,取决于谁?是海外需求决定的,还是我们的产品服务决定的?外贸,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事实上,复工复产的背后,一切都是全方位的。外贸企业要想获得转型的成功,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在自身企业的变革上。出口转内销,产品换代,苦练内功,特别是与国际惯例、国际通行法则深度融合,这才是最朴素的成长之路。
古人云:以利相交,利尽则散;以势相交,势去则倾,就是说:因利害关系结交的朋友,没有了利益就会一拍两散;因权势关系结交的朋友,没有了权势就会倒塌倾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