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式联运_海铁联运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?
2025-07-16 17:56:03
来源:
发布时间: 2025-07-16 17:56:03
来源:
海铁联运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式联运模式,作为连接铁路与海运的物流模式,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发展,正逐渐崭露头角。
海铁联运通过“一次申报、一次查验、一次放行”的高效流程,将内陆腹地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,成为降低运输成本、提升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。然而,如同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,海铁联运在展现独特优势的同时,也伴随着一些有待攻克的劣势。

一、海铁联运的核心优势
1、高效衔接,提升运输效率。海铁联运通过铁路干线与海运干线的协同,实现货物“不换箱不开箱”的全程运输。例如,在中国沿海与内陆城市间,通过海铁联运,将全程运输时效缩短,较传统公海联运节省近一半时间。铁路运输的稳定性和海运的远距离优势互补,尤其适合大宗货物。
2、铁路运输凭借其大运量、全天候稳定运行的特质,能快速将货物送达沿海港口,而海运则依靠巨轮的广阔承载力和远洋航行能力,实现长距离、大规模的货物跨区域运输。二者联运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。例如,在中国沿海与内陆城市间,通过海铁联运,煤炭、矿石等大宗商品能高效流通,保障能源资源供应,为工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。
3、物流运输成本优势显著。铁路运输单位成本低,海运更是凭借规模效应降低费用,使得海铁联运在600公里以上的运输距离中,相比公海联运可节省约30%的运输成本。以集装箱货物从“黄石-宁波舟山港”线路为例,企业通过铁海联运可较纯公路运输降低降低30%~60%元成本,为企业节省开支,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。
4、政策驱动与市场潜力。规划明确提出构建“陆海联动”的多式联运体系,目前全国已形成115条稳定运营线路。
二、海铁联运的劣势
1、基础设施与衔接瓶颈。海铁联运涉及铁路、港口两大运输系统,设施设备标准各异。港口装卸设备可能与铁路车厢规格不匹配,导致货物装卸不便、效率低下。例如,集装箱在铁路场站与海运码头、船舶间转运时“临而不接”,部分区域仍需依赖公路短驳,增加二次装卸成本,增加货物损耗风险。
2、前期投入与维护成本高。建设海铁联运枢纽需巨额资金投入,包括港口铁路专线铺设、装卸设备购置升级、物流园区建设等。同时,设施日常维护、设备更新换代也需持续资金支持。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运输需求尚未达到规模效应的地方,高昂成本可能阻碍海铁联运项目落地推广,限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。
3、双向物流失衡与盈利压力。海铁联运常面临“重去重回”难题,难以安排回程疏港货物,未能形成钟摆运输,一定程度上影响铁路服务效能。
海铁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典范,既是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,其优势为物流运输注入新活力,但劣势也不容忽视。未来,随着通过技术创新、管理优化、政策扶持等多管齐下,攻克设施设备衔接、服务协调、成本控制等难关,海铁联运有望从“点线突破”走向“网状覆盖”,成为支撑物流经济高效运转的中坚力量。